“印太经济框架”充满排他与胁迫

发布时间:2023-06-02

当地时间5月27日,拜登政府宣称,“印太经济框架”14个成员国基本完成了“提高供应链韧性与安全”的协议谈判,将加强芯片、关键矿物等基本材料的供应链,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美方此举充分表明,其主导下的“印太经济框架”充满排他性、胁迫性和风险性,有违国际社会的普遍意愿和共同利益。

2022年5月,拜登在访问日本期间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实际上却是美国谋求地缘博弈、打压中国、维护霸权的工具。无论什么名目的区域合作框架,都应该保持开放包容,而不是歧视排他。然而,美国政府多位官员公开宣称,“印太经济框架”是“独立于中国的安排”,将用来“反制”中国不断增长的影响力。所谓“提高供应链韧性与安全”协议也表明,美方只想以“印太经济框架”为借口,另起炉灶,谋求构建排华“包围圈”,并在关键资源、技术领域巩固自身霸权。

美方此举再次暴露了其全球最大经济胁迫国的本质。美方很清楚,在供应链上大搞“去中国化”,势必要承担巨大风险和高昂成本。对此,美国政府选择胁迫其他国家一起埋单。近日,由于美光科技未能通过网络安全审查,中国禁止关键基础设施运营商从该公司购买产品。美国政府却要求韩国政府,禁止韩国芯片制造商填补美光留下的中国市场空白。美国主导“提高供应链韧性与安全”协议谈判,就是企图将其对地区供应链的胁迫制度化。

亚太地区云集了众多制造业和贸易大国,各国在产业分工和贸易投资领域的相互依存度很高,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惠经贸关系。对于该地区大多数国家来说,中国是重要的贸易伙伴,如果在经济层面疏离中国,将承受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还须看到,全球供应链的形成和发展是市场规律和企业选择的结果,最安全的供应链就是开放的供应链。对供应链进行人为干扰和破坏,将正常的经贸活动政治化,才是影响供应链稳定安全的最大风险,将危及地区国家共同利益,美国也将招致反噬。不少人士对此都有清醒认识,美国商会等30多个团体近日发出联名信称,美国政府提案的内容和方向无法取得有意义的战略和商业成果,还会危及美国在各个地区的贸易和经济利益。

当今世界正面临一系列挑战,拓展和深化多边和区域合作是应对挑战的有效途径,也是亚太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但是美方以促进地区合作之名,玩弄地缘博弈、封闭排他的把戏,将对地区各国的合作发展成果和势头造成严重破坏,这种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行径必将失败。

信息来源:经济日报

0.30218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