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保护主义又抬头引发各界强烈担忧
在当地时间4月22日召开的世贸组织(WTO)保障措施委员会上,一些国家对WTO成员发起的保护调查数量和实施的保护措施数量较去年有所上升的态势表示关切。此次各成员方聚焦的,是欧盟和英国近期针对钢铁产品展开的保障措施调查。
贸易保障措施再度加剧
保障措施与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一样,是WTO认可的贸易防御工具之一,指当某项产品进口数量激增并造成进口成员方国内相关产业遭受严重损害或者严重损害威胁时,进口方政府可以对该产品实施的限制进口措施。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近年来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难度更大,不少成员方转而诉诸保障措施手段。
从WTO数据库可以看到,西方国家为了扭转贸易逆差、促进产业与经济发展、保持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优势地位,在最近几年纷纷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特别是2019年,贸易保护主义在实施方式、政策数量和扩散程度等方面的新态势愈发显著。
在WTO保障措施委员会上,澳大利亚表示,2022年全球贸易保障措施活动异常低迷之后,这些数字“又开始回升”:2023年各方共启动了12项调查,通知了6项措施,而2022年仅启动了4项调查,通知了2项措施。
澳大利亚称,虽然各成员方实施的保障措施与历史峰值仍有一定差距,但值得注意的是,保障措施是紧急行动,会影响所有来源的公平贸易商品的进口,属于“相当生硬的工具”。实施保障措施的门槛高是有道理的。
日本则表示,虽然保障调查和措施的数量曾有一段时间处于较低水平,但仍存在一些有问题的措施。实施不符合WTO协议的贸易限制措施会招致其他成员的报复性措施,从而抑制世界贸易,损害出口商和进口商的利益。
据了解,由于此前WTO成员方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偏重实施反倾销措施,实施保障措施这一救济方式并不太为一般人所知。进入21世纪后,美国曾在2003年,根据201钢铁保障措施调查案的结果,宣布对出口至美国的钢铁产品加征最高为30%的关税,彼时这一行为震动了世界钢铁产业,从此引起了各界对保障措施的广泛关注。
发起钢铁贸易保障调查
欧盟委员会在2月9日发起的一项针对钢铁产品的保障措施复审调查引起了WTO各成员方的关切。欧盟委员会发起这项调查,旨在评估目前对某些钢铁产品实施的保障措施是否应在2024年6月30日到期之后继续延长。
2018年3月26日,欧盟委员会对进口钢铁产品发起保障措施调查。2019年1月4日,WTO保障措施委员会发布欧盟代表团于2019年1月2日提交的保障措施终裁通报,决定于2019年2月4日前对配额外进口钢铁产品征收25%的保障措施税。2021年2月26日,欧盟委员会发起钢铁产品保障措施复审调查。2021年6月11日,WTO保障措施委员会发布欧盟代表团向其提交的保障措施通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称,对进口钢铁产品作出保障措施复审终裁,自2021年7月1日起继续对涉案产品以配额形式实施为期三年的保障措施,即对配额外进口钢铁产品征收25%的保障措施税,每年配额量增加3%。该措施有效期至2024年6月30日终止。
据悉,日本、印度、土耳其、巴西、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均批评欧盟此项行为。多名WTO成员称,WTO争端解决机制专家组已经认定欧盟的保障措施不符合WTO规则,并要求终止该措施。韩国表示,鉴于自2019年欧盟推出该措施以来情况发生了变化,例如欧盟对进口钢材的需求增加,以及欧盟与美国达成双边协议,豁免欧盟相关钢材关税,延长该措施的理由并不充分。
欧盟代表表示,这一调查是应欧盟成员国的要求发起的,他们有初步证据表明钢铁保障措施仍有必要。
英国也存在着类似问题。目前英国贸易救济局在4月19日的最终裁定中建议将英国对某些钢铁产品的保障措施延长至2026年6月30日。英国政府将决定是否在2024年6月30日保障措施到期前接受该建议。日本、土耳其、韩国、瑞士、俄罗斯、巴西和印度均对此持批评意见。
贸易保护主义不得人心
这些单边主义做法引发各界对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的担忧。当今世界开放互联,经济全球化浪潮势不可挡,人类早已成为祸福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过时落伍的零和思维与现实严重脱节,早已被历史所淘汰。
多个成员国强调,大国的真正实力体现在解决问题而非制造问题。贸易要遵守规则,零和思维可能使各方关系遭受“无法修补的损伤”。与零和思维不同的是“双赢”思维,其要义包括“利己”而不“损人”,通过谈判、合作寻找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达到“多赢”或至少是“少输”的结果。
巴西在WTO保障措施委员会上表示,贸易政策不是零和游戏,贸易能够而且应该是双赢的。解决全球钢铁产能过剩问题的唯一可持续办法是基于多边或诸边合作的办法,单边保护主义措施或排除性配置都无法解决这一问题。
德国经济和能源部长齐普里斯说,世界经济的复苏,需要一个开放的市场和公平的贸易环境。德国媒体也发表评论文章指出,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只能拖累经济发展,各国需要共同努力阻止贸易保护主义。
国际观察人士称,保护主义带不来繁荣,站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全局角度,各方应恪守市场开放承诺和公平竞争原则,停止以各种借口无端打压和限制他国企业的行为,公开、公正、公平地开展交流与合作,别让过时的策略拖了未来的后腿!
信息来源: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