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电动汽车反补贴案价格承诺方案磋商取得一定进展,专家:为避免贸易摩擦升级提供缓冲空间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商务部新闻发言人8日就欧盟电动汽车反补贴案价格承诺磋商情况答记者问时透露,11月2-7日,中欧技术团队在北京进行了5轮磋商,就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价格承诺方案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取得了一定进展。双方约定将继续以视频或其他方式进行磋商。
发言人称,中方认为,双方在中国机电商会代表行业提交的价格承诺方案基础上整体推进磋商,有利于维护互信,有利于加快达成共识,也有利于通过磋商解决分歧避免贸易摩擦升级。
安永国际及并购重组税务咨询合伙人郝进军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价格承诺谈判为中欧双方提供了一个避免贸易摩擦升级的缓冲区间。
郝进军称,这意味着双方通过协商确定相关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的合理价格,满足欧盟对于本土产业的保护需求,同时避免对源于中国的产品征收高额的反补贴税。长期来看,价格承诺最终将还原为市场定价原则。这将促使中国车企重新审视产品定位、成本结构和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某种程度上说,也是相关企业优化海外市场战略、架构以及运营管理的一个契机和窗口,为长期发展蓄力。
关税壁垒从来都不是长效机制
郝进军称,中国制造电动汽车竞争力的提升,源于机遇也源于挑战,这是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大幅度发展和提升的主要原因,也是中国电动汽车消费持续占有全球较大市场份额的主要原因。
“机遇在于,中国电动车产业的先发优势和大规模的完整工业体系和供应链支撑,以及庞大的国内市场,从而更快速地实现商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实现降本增效。”她解释说,“挑战在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全价值链增值服务以增强核心竞争力。”
郝进军认为:“我们不能忽视电动汽车在中国相对完整的发展曲线,而仅仅盯在现阶段的市场价差,在华欧资汽车企业也借助中国市场发展曲线获益。”
郝进军表示,欧盟希望通过关税壁垒缩短追赶进程。但关税壁垒从来都不是长效机制,欧洲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也要经过自己必要的曲线,单纯依靠短期贸易救济手段不能解决行业发展的根本问题,而且这些手段的最终效果要通过对消费者实际需求的影响程度以及消费者是否拥护来判断。因此,单纯抑制供给并不是最终解决方案,而是要兼顾供需两侧,看到根本性提升竞争力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抓手。
郝进军表示,价格承诺对于欧洲企业来说是短暂缓冲,但本土价值链的建立非一日之功,欧洲企业也将更加冷静地评估与中国企业的竞争与合作。总之,消费者是最终的裁判员,也是双方短期纷争的粘合剂。
海外市场适时布局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10月底发布的数据,今年1至9月,中国汽车出口469万辆,同比增长26%。同期,新能源汽车出口152万辆,同比增长18%,占汽车出口总量的32.4%。
10月31日,商务部发言人何亚东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称,对于中欧汽车产业互利共赢的正常经贸投资合作,中方一直是支持和鼓励的。中方始终秉持开放合作的态度,坚持市场主导,立足充分竞争,与相关国家通过贸易、投资、技术等多种方式开展电动汽车产业合作,共同维护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并致力于绿色低碳转型和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郝进军表示,从当前背景来看,中国电动汽车厂商需要全面思考海外市场战略并适时布局。
她认为,基于欧盟市场的重要性,我们需要调整市场进入和竞争策略,比如深刻认识到电动汽车全业态的发展与传统燃油车的区别。她说:“电动汽车除了满足出行基本需求之外,还在于作为移动储能单元和多元电气化生活载体的特征,促进交通领域降碳的同时,为电力系统稳定运行(V2G)提供价值。因此,整车成本和供应链并不是中国厂商的唯一竞争优势,需要以更广的视角着力电动汽车生态圈的打造,改变单纯依赖传统贸易和营销模式,降低关税壁垒的直接冲击。”
其次,需要考虑加大合资合作模式的投入力度,更加主动地融入到产品全生命周期,与本土合作伙伴一起开发后服务、融合场景应用等增值机会,与当地合作伙伴形成利益共同体而非简单商业合同关系,共同应对欧盟绿色新政一系列法律法规的要求,从而降低海外运营风险,保护自身竞争优势。
郝进军称:“还需考虑地缘政治和供应链等多维度因素,寻找合适的地点部署海外零部件整车制造、服务以及回收循环产能。一方面,降低关税壁垒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为长期市场发展争取资源。当然,中国厂商还是需要继续提高研发投入,加快技术升级,继续在快车道上行驶。”
郝进军认为,与欧洲车企进入中国的发展历程相似,今后合资合作方式或将成为中国企业进入欧洲市场的主流。
信息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