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短结合”推进外贸稳中提质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发挥进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
2022年,我国外贸规模首破40万亿元关口。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五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8.6%,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这意味着,我国外贸顶住多重国内国际超预期压力,实现了稳定增长。但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外贸行业承压。今年外贸发展须突破多个难点,要更大力度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稳定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
总体看来,我国外贸长期向好的趋势并没有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综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赵福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外贸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外贸开好局起稳步十分关键。推进进出口促稳提质,不仅有助于经济发展、就业等主要预期目标的实现,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贸易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
赵福军分析认为,今年外贸所面临的外部挑战和压力不容忽视。影响今年外贸发展既有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等短期因素,也有国际经济格局变化影响外贸增长等长期因素。今年外贸发展难点主要体现在外需走弱和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全球通胀仍处于高位,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动能减弱。世贸组织预计,今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长1%,较2022年放缓2.5个百分点左右。另外,越是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参与国际竞争就越激烈,贸易摩擦和壁垒可能会增多,这将会对今年外贸发展带来一些不确定性。
下一步如何突破外贸所面临的难点,推进进出口促稳提质?赵福军建议,要坚持长短结合,统筹当前和长远,既要加大稳外贸增长的力度,又要不断提升我国外贸国际竞争力。
在稳外贸政策上,他建议,出台包括有助于外贸企业开展融资、出口信用保险、展会等在内的更加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积极鼓励外贸新业态发展。与此同时,加快推进内外贸一体化,为外贸转内销创造良好的条件,充分发挥我国国内市场规模大的优势;加大改革和制度创新力度,高质量建设自贸试验区、国家级经开区和综合保税区,充分发挥这些高水平开放平台在稳外贸中的重要作用。在提质上,坚定不移推进贸易强国、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
在赵福军看来,不管未来国际环境如何变化,国际竞争多么激烈,唯有加快贸易强国建设,加快推进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好国内大循环的底盘作用,不断塑造参与国际循环的新优势,我国外贸在参与高水平国际竞争中才能有一席之地。
尽管外贸面临着外部市场需求收缩的压力和挑战,但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看来,中国作为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第一大国以及全球供应链的核心国家之一,产业链上下关联、配套协作效率较高。再加上一系列政策继续实施,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贸港先行先试,贸易便利化措施仍在不断提升和深化,促进外贸规模稳定有非常好的基础和实力。
“当然,在稳定规模的基础上,要着力突破难点,进一步优化外贸结构,提升外贸竞争力。”张建平建议。
首先,要继续拓展外贸市场多元化,重点抓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协定(RCEP)的落实,让企业懂规则,用好规则去挖掘RCEP市场的贸易创造效应,培育新的贸易增长点。
其次,要积极主动利用好“一带一路”的区域性平台,充分发挥其沿线发展中国家众多优势。通过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使贸易和投资、基建相互促进,来挖掘新的外贸增长点。今年全球发展中经济体增长速度预期不错,发展中国家的市场需求也有望维持增长。
再次,要鼓励那些拥有自主品牌、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的企业去继续拓展国际市场。同时,还要继续实施贸易便利化政策,包括普惠金融支持、减税降费、出口信用担保及保险等方面政策和服务都要到位。还有商协会组织也要服务好外贸企业,通过多举措来应对不利的国际市场。
信息来源:中国经济时报